地点体量
广州市海珠区3,000m²
类型服务
教育空间城市更新、空间改造
+ 查看更多
地点体量
广州市海珠区3,000m²
类型服务
教育空间城市更新、空间改造
+ 查看更多
项目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309号,做为一个囊括了舞蹈、合唱、体操、语言、书法、绘画等项目的综合性校外教育平台,海珠区少年宫自1957年创办“海珠区少年之家”,已有六十载春秋的海珠区少年宫已建设成为了占地面积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78平方米的海珠区青少年成长乐园和重要校外教育基地。设计依据国际化、品质化、现代化的“三小一雏”教育名片的品牌特色、立德树人的校外教育平台的教育属性、色彩明艳、风格明朗的缤纷活力打造一个“春华秋实 , 百年树人”的广州教育地标。
对于海珠区少年宫的建筑空间设计,首先要注重建筑形态的多元化,即是将建筑由平面视觉向立体化转化,丰富建筑立面的视觉性,做到场域视觉的聚焦;其次则是呈现建筑空间的教育性,向周边输出“少年宫”的品牌。设计团队研读海珠区少年宫的发展历史与品牌核心,最终从少年宫的教育属性中提取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设计灵感作为场景设计和教育空间结合的核心。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成绩辉煌的少年宫,其自有品牌就是一大优质资产,围绕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实际需求分析,探索他们在教育空间环境中的感官表现,使少年宫在建筑上更具视觉性与属性强化,在室内空间更具引导性和积极心理影响,由此,品牌特色、教育属性、缤纷活力的注入是本次设计的核心。

空间场景设计中,色彩是第一视觉因素,有最生动、最活跃、最直观的优势,不同色彩会带来不同感受的心理与生理情绪影响。
|
![]() |
空间场景设计中,色彩是第一视觉因素,有最生动、最活跃、最直观的优势,不同色彩会带来不同感受的心理与生理情绪影响。
|
![]() |
设计依据少年宫其立德树人的校外教育平台属性,是少儿少年进行全面教育的校外场所的第一站,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正是从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令幼苗吸收足够的养分,长成大树的本质,建筑外立面取树木成“才”之“林”,演变解构再运用于表皮构成上,将建筑载体的社会职能与文化性巧妙渗透出来。
造型由如树枝造型的亮黄色的铝板构成,象征着少年宫培养之材,它们聚木成林,团结上进,成绩斐然,铝板的切面变量使整齐排列中突显出变换的韵律,一下子激活整个外立面。

用材用色上,让时间慢慢过去、树叶从春到秋的色彩抽取出来,以限量的自然界色系用于项目设计中,最外层的亮黄色点亮建筑表皮,内面采用了如树叶从春天的嫩绿到秋天的红黄色谱阵列,不多不少,即提高了格调又不失活泼,色彩的有致运用让缤纷少年宫的气质从稚嫩走向成熟,为今后确立了更持久的调性。既贴合少年宫的儿童、少年喜爱鲜艳色彩的心理,又暗喻“春华秋实,桃李芬芳 ”。


少年宫大堂是青少年儿童进去少年宫的第一印象,在这样的空间场景中,输出合理的空间布局、匹配更多样态的场景功能,展出激发想象力、创造力的视觉体验,才能让空间更具吸引力,让来到空间里的每一个人感受到友好、放松、舒适,爱上这样的场景空间,提升心理的“积极心理”,最大化地消弭学生对课外教育的抵触心态,甚至进一步产生亲近感受。因此设计师针对该年龄层选择了以黄色和绿色为主打,奠定了活泼明快的基调。
在“以人为中心进行设计”的前提下,设计需创造贴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人体尺度规范要求和心理感受的场域,乃至兼顾家长的使用需求。设计采用连续的弧形墙面挤压出一条趣味灵活的走廊,节省家具侵占入门空间的面积,同时令家长在等待和陪伴孩子时有休息的地方。
浅色系为主调,代表光明与现代,绿色是自然的代表色,绿色是希望的象征,用以1楼至2楼的楼梯空间,寓意孩子如树苗向上成长的充满希望的未来。亮黄色激发孩子们步入门口的探索欲望,寓意阳光的亮黄色更能激活学生的快乐感受与积极心态,打破传统学习空间的枯燥乏味。

二层书法室层次丰富,干净利索。中式风格、中性色彩的空间设计既贴合书法的文化属性,又满足人们视觉、听觉及舒适度要求,荣誉墙的设计承载少年宫历来的成就,墙体的白色及原本饰面简洁大气,给书法室带来东方禅意。

二层展厅效果的布局将空间最大化利用,极简的表述方式,让空间回归使用需求,明亮简约的氛围塑造,带来更优质的展览体验。极简的线条、纯白的色彩与木材的搭配尽可能的把目光焦点留给展品,同时带来国际化、现代感的气质。

二层连廊靠内广场一侧的女儿墙设计为1.5m高的不锈钢玻璃栏杆,让连廊得到视觉上的通透,让此主要连接的动线一目了然。另一侧沿路设计木格栅花基并种上竹子,既遮阳又休闲。连廊侧面设置不锈钢装饰盒收纳杂乱管线,舒适的户外自然感受创造多元丰富的校外教学休闲体验。

而另一侧的广场与小剧院延续“春华秋实 , 百年树人”设计整体思路,打造“五育绽放,海燕击空”主题设计,在“三小一雏”教育名片中,“小海燕”艺术团在舞蹈、合唱、体操、语言、书法、绘画等项目在海内外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无数,更被评为“全国优秀合唱团”,地位重要,影响力巨大。灵感由此而来,提前飞翔于海浪中的海燕,以应用场景打造的手法,将理想的故事演化为建筑外立面。海燕装置是动态的场景,又是故事的角色,共同演化建筑外立面。寓意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即少年;飞翔的海燕缔造场景,寓意小海燕艺术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设计以独特的应用场景手法,用讲故事般的创意进行整体设计,造型如一道海浪卷至,一群群海燕振翅高飞,搏击浪潮,使空间获得了动态视角,极具场景感,同时寓意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如后浪涌现、像海燕振翅拼搏。在用色用材上,彩虹色阶铝格栅带来色彩缤纷的春华秋实之感,与少年宫外立面东区的色调呼应,具有地标性。

门廊拼贴以红砖强化小剧院的仪式感和庄重感。以硅藻泥制成海浪肌理,使天花、柱身、墙身更具备文化性和故事性。

同时,以德智体美劳的“五育绽放”广场具有集会、演出、活动、休闲的复合型功能。错落有致的五瓣花瓣形态象征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并举”构成,融合希腊古典后期建筑艺术的最大成就之一、人文成就代表的埃皮道罗斯剧场形态结构,进行广场台阶重组,造型如一朵绽放的五育之花,凸显了青少年五育全面发展的活力,绽放而且充满生机,使海珠区少年宫广场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完整的圆形又突破出5个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花瓣片区,强化了使用者之间的互动性,又具备了灵活的功能规划,同时植入了文化主题,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成为海少独一无二的素质教育场景。

主席台置于小剧场门口的中心之前,与海浪立面装置、小海燕剧场招牌形成统一视觉性,强化了场景感。未来成为各种演出或会议的大背景,LED屏也可以同步使用。
休闲茶室作为休闲区域,活动时可供来宾休闲沟通,也可满足家长等待、学生日常阅读、喝茶的功能需要。以米白色为基调,搭配明黄色带来了充满活力的记忆点,绿植、灯光与自然光的点缀打造一个明亮清新的空间。

在整个设计方案中,精准的定位形象输出和别具一格的气质是整体核心,在满足基本改造需求基础上,人们可以充分感知到一个综合性教育环境对人的深刻影响,以场域体验给学生带来正能量的引导,用设计为教育助力,少年宫的品牌符号输出大大增强了场域记忆点和标识性,通过场景打造提升教育品牌价值也是整个项目真正的价值所在。